打开APP

别让膝盖受伤成运动“拦路虎”!Biomolecules研究发现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助力前交叉韧带修复,强韧关节有新招

来源:生物谷原创 2025-04-01 10:03

本研究发现,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外囊泡可通过调节炎症过程,增加Ⅰ型胶原蛋白纤维数量,提高兔前交叉韧带一期修复后的韧带-骨整合效果,改善修复预后。

在运动损伤的领域中,前交叉韧带(ACL)损伤极为常见,它是膝关节最常受伤的韧带,超过半数的膝关节损伤都与之相关。当前,ACL重建手术是治疗不稳定ACL损伤的“金标准”,但它并非完美无缺。接受该手术的患者,不仅无法完全实现神经功能的重建,而且约45%的人在术后10年内会患上早期骨关节炎

在此背景下,ACL修复手术因其保留本体感觉和运动功能、节省骨量、减少组织供体相关并发症等优势,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。然而,ACL修复手术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韧带与骨隧道之间的愈合情况。这个愈合过程面临诸多挑战,比如关节内的特殊环境,使得韧带组织浸泡在滑液中,愈合难度增加;炎症细胞的反应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(MMPs)等物质的影响,都可能破坏关节内微环境,引发骨关节炎。

近年来,间充质干细胞(MSCs)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,其旁分泌途径分泌的细胞外囊泡(EVs)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。尤其是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(Ad-MSCs EVs),能调节组织再生和免疫反应,为ACL修复带来新的希望。近期,发表于Biomolecules的一项研究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Adipose-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 Ligament-Bone Integratio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rimary Repair in Rabbit就深入探讨了Ad-MSCs EVs对兔ACL一期修复后韧带-骨整合的影响。

研究人员将实验兔分为四组,分别进行不同处理:一组为不接受任何干预的对照组;一组接受ACL重建手术;一组接受ACL修复手术;还有一组在接受ACL修复手术的同时,进行Ad-MSCs EVs增强治疗。在术后不同时间点,研究人员对韧带-骨界面组织进行多项检测,包括ELISA检测炎症相关因子、免疫组化评估胶原蛋白表达、生物力学测试评估韧带-骨整合强度等。

在研究结果方面,接受Ad-MSCs EVs增强治疗的组表现出色。在术后第一周的炎症阶段,该组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水平显著升高,这意味着炎症得到了有效调节,更有利于组织修复;MMP-3水平显著降低,减少了对关节组织的破坏风险;TIMP-1水平显著升高,有助于维持细胞外基质的稳定。与未接受干预的对照组相比,接受Ad-MSCs EVs增强治疗组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(iNOS,代表M1巨噬细胞)水平差异显著,进一步表明EVs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。

术后六周的检测结果同样令人惊喜。免疫组化分析显示,接受Ad-MSCs EVs增强治疗组的I型胶原蛋白纤维数量显著增加,无论是纵向长度还是横向直径,都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。这表明EVs促进了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,有利于增强韧带-骨界面的强度。而III型胶原蛋白纤维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,说明EVs主要影响的是I型胶原蛋白的代谢。

图 1:接受细胞外囊泡增强处理组的Ⅰ型胶原纤维纵向和横向长度长于对照组

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也证实了Ad-MSCs EVs的积极作用。接受Ad-MSCs EVs增强治疗组的失效载荷最大,这意味着该组韧带-骨整合的质量更好,能承受更大的外力。而未接受任何干预的对照组失效载荷最小,进一步凸显了EVs增强治疗的优势。

图 2:接受细胞外囊泡增强处理组失效载荷力最大,对照组失效前伸长量最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

综合来看,这项研究表明,Ad-MSCs EVs可以通过调节炎症过程,促进M1巨噬细胞向M2巨噬细胞极化,抑制MMP-3水平,增加TIMP-1水平,从而提高兔ACL一期修复后的韧带-骨整合效果。Ad-MSCs EVs还能增加I型胶原蛋白纤维的数量,提升韧带-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强度。这一研究成果为ACL修复手术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,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,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。未来,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,Ad-MSCs EVs或许会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为更多ACL损伤患者带来福音。(生物谷Bioon.com)

参考文献:

Yanuar A, Agustina H, Antarianto RD, et al.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Adipose-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 Ligament-Bone Integratio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rimary Repair in Rabbit. Biomolecules. 2025;15(3):396. Published 2025 Mar 10. doi:10.3390/biom15030396

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或“来源:bioon”的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资料,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。非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,须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。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,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

87%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、评论、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->